人才培育
打造CFT照顧學校,培育台灣在地跨專業團隊培育長照專業人士,創造社區/居家融合長照新模式

Care For Taiwan (CFT)照顧學校
台灣長照需求年年大增,為培訓長照專業人才,有效的取代外籍看護、住宿型機構,讓在宅安老不再是遙不可及,創照積極籌備Care for Taiwan(CFT)照顧學校,發展各式長照課程,培育以人為本的長照人才,將AIO有效推動。
課程發展項目
研發八大模組課程,培育照顧服務員、照顧設計師及在宅醫師等跨專業長照人才,以推動ALL IN ONE以人為本的照顧模式。

AIO照顧服務員
不論是否為長照相關科系畢業,創照皆鼓勵投入照服員的實作現場,以培力現場長照ALL IN ONE 專業,建立高素質及與跨專業協作的優質照服員。

AIO照顧設計師
培訓內容將包括八大模組:複雜性及24小時照顧、共生照顧、生活設計、失智照顧、疫情下整合照護、安寧照顧、自然照顧、足部照顧等,以因應各類長照家庭的需求。

AIO在宅醫師
CFT照顧學校的授課對象以醫師為主,希望借助醫師專業涵養,提供全面性評估與跨專業的整合計畫,成為長照在社區/家庭中實踐的重要推手。
關於CFT照顧學校
Care for Taiwan照顧學校(簡稱CFT)一處專為臺灣長照教育及人才培育的基地!為臺灣長照而教,成為長照人才培育基地。

「Care for Taiwan照顧學校(簡稱CFT)」 成立於2021年年底,成立目的在於,為臺灣長照而教,成為長照人才培育基地。照顧學校本體建築原為羅布森書蟲房,稱之為十年不關的獨立書店,後因疫情因素,不得不將書店營運轉移回臺中市區本部,羅布森書蟲房因而閒置一段時日;2021年羅布森公司以「羅布森善益空間共享計畫」提供予公益團體申請使用,CFT因發展理念、具發展性的教育目標進而取得羅布森書蟲房的使用資格,於2021年底成立照顧學校,並於2022年3月正式開幕運作,成為一處專為臺灣長照教育及人才培育的基地!
CFT隸屬於臺中市烏日區溪尾里,但位於臺中市、南投縣及彰化縣的三處交界,溪尾里鄰近彰化芬園鄉,環境閒靜且舒適,社區產業多以農業、花藝為主,人文風情樸實熱情,與一般市區教育場域環境截然不同!溪尾里內有臺灣三處唯一的輕航機基地、臺中市警犬隊、百年老樹、櫻花園區等,雖地處較臺中邊界,但過去歷史及社區產業豐富,近幾年與中興大學合作進行文化及人文的考究計畫,將溪尾的歷史一一整理重現,而CFT也是計畫的合作成員。
空間與課程活動照片
來到CFT參與培訓,會讓學員感到舒服自在,也因為環境優勢,CFT除了人才培育的使命外,也期望能投入共生社區的發展,協力溪尾人文發展,讓在地的居民及孩子、長輩都能隨意來到CFT走動及參與活動,活絡溪尾!





多元課程都可以在這裡進行,也提供住宿與煮餐設備,方便大家能夠投入在課程與活動之中。




課程回顧
All In One(AIO)──以「人」為核心,針對被照顧者的實際需求,提供靈活而多元的專業整合照顧。「All In One模式」的照護理念,認為好的照顧應該是依照個案的需求發展出一天多次、重症返家、空間美學、共生照顧,透過整合資源、全時服務、居服共案等等多元模式,建構人性化的長照。
透過人才培育,希望培養更多照顧設計師,針對每位長者的需求,量身打造多元服務,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林依瑩:「All in One 它就是一個,需求之所在就是服務之所在。」透過【照顧學校】培養看見需求的能力,規劃不同階段的學習課程,培育推動整合照護 (All in One, AIO) 的實踐者,培養360度照顧專業人員-「AIO照顧設計師」。協助被照顧者及其家人可負擔照顧責任與能力,重拾尊嚴生活及復能。

(一)設定CFT 照顧學校成為「長照人才種子基地,啟動專業培育發展系統」
因應現行長照 2.0 政策的複雜及繁瑣,人力需求日益增加,但臺灣培育及訓練長照的課程仍經常流於形式及傳統模式授課,難以引起長照人員的學習動機,更難貼切滿足現場服務問題的解決,使得長照課程易落入為累積長照積分而上,也無法從根本提升長照人員的素質與持續學習的主動性。照顧學校研發及開創全國人才培育照顧課程,以學習者的「需要」及「必要」為出發點,依照不同階段設計長照人員和管理者設計職涯藍圖,規劃完整核心訓練課程,包含照顧服務員職前訓、照顧服務員在職教育訓練、全方位個案管理員課程、長照高階課程等課程項目。
(二) 創業基地「孵化器」與長照單位養成「培力器」
伯拉罕於2019年推動原鄉長期照顧模式發展偏鄉長照推動,在地辦訓、培力吸引在地人投入和外地青年返鄉定居工作,成為長照服務發展的典範,也致力於分享經歷與模式,因此,也將 AIO 服務模式不吝提供予私人長照機構、合作社、公部門單位等,將經驗共享共用,希望能協力長照單位永續發展、重新梳理運作,運用社會影響力來默化臺灣長照生態。
(三) 辦理國內外經驗交流辦理小聚與論壇
除了教育培訓外,外部交流學習也是提升長照知能與廣度方式。就伯拉罕這幾年與公部門、國際單位、民間機構、合作社等長照類型單位的合作經驗,期望辦理「長照單位交流小聚」及「跨領域國內、國際論壇」模式,內容以「主題課程、社區巡禮、共享廚房及國內外專家學者創新模式分享」來進行,藉以激盪長照人員的視野與思考,進而影響自身團隊,改善固著的照顧樣貌。
人生「最後一哩路」的照護領域之廣,遠遠超出了醫學;照顧是讓人我之間的生命充滿意義與熱情的必要條件。透過跨專業整合師資培訓,達成全人、全家、全隊、全程與全社區的專業實作進修,讓個案與家屬在人生最後的關鍵時刻,因為長照真功夫照顧而更圓滿,透過本系列課程可以學到:
- 基本知識:安寧照顧法規安寧照顧最新趨勢
- 專業技能:身體評估與計畫執行、舒適照護技巧、關懷溝通技巧、輔助療法
- 個人態度:使命感、團隊合作與溝通、自我覺察與靈性成長
課程總策畫: 梅慧敏老師
師資群: 林依瑩老師(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一眞(園藝治療師)、李英芬老師(馬偕長照中心主任)、陳蕙雅醫師(社區安寧)、李佩怡老師(安寧療護)、林維君老師(臨床心理師)、卓芷聿老師(芳香療法)、羅耀明老師(生死關懷)、石世明心理師(正念)、尹亞蘭老師(生前告別)施慧敏老師(現代禮儀)、ROSA老師(頌缽)、翁益強 醫師(安寧療護)、林佳青(營養師)、江青純護理長(慈濟心蓮病房)、劉怡琴醫師(樸實藝術)、陳靜慧(伯拉罕共生服務部主任)
[參與者分享1]
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曾是醫師背景的分享..
ㄧ位曾在急診室從業多年,看到這些生死跟疾病把他在工作訓練成一個理性無法有太多感覺的人…一直覺得自己無法有溫度…直到他轉行至醫療業務後現在又重新思考人生軌道….想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一位曾是家醫安寧醫師也是素人畫家,分享因從業時,每次病人離開都會哭…..因沒有走安寧….我看到我在臺上分享個案的故事時她眼睛總是泛著淚….還給我一張她自己畫的畫
一位急診醫師會後來問我如何在急診室選擇音樂曲目…
這些是平常在白色巨塔之內難以聽到的
我一直心裡有莫名偏見以為醫療人員眼中只有心跳血壓….等科學數據
[參與者分享2]
學校空間的氛圍,
具沉穩的能量,
我想是跟裡頭組成的人很有關係
同頻相吸…
創辦人謙虛溫暖理想主義但又實際…..
主辦人熱情總是像媽媽一樣的招呼
大家背景都很厲害但展現出的模樣很溫暖
我們一起錄製彼此心跳聲跟創作人生遺願清單改編張三的歌…
大家一同歌唱自己想做的事
[參與者分享3]
今天上午講敘事治療,下午講哀傷。
同學下課時跑來跟我說:『老師,你怎麼有辦法這麼好笑?』真是對我講課最大的讚譽。
另一位同學放學時跑來跟我說:『老師,你講課講到好像全身在發光,我都可以感受到你對這些事情的熱愛跟狂喜耶!』
希望大家可以開開心心一起進化囉♥️
工作旅行
Start with WHY? 為什麼規劃工作旅行
大缺工時代,到處都找不到人
照顧服務業更是,照服員挑公司、挑工作、選碼別!!!
建立AIO照顧優質品牌,All in one的落地實踐
為想要探索新可能的優質照服人員,開啟一個小規模冒險的可能性….
創照服務設計透過工作旅行的規劃,提供無齡的ALL in ONE 課程教育訓練,餐與者須有長照小卡,喜歡接觸長者、樂在以人為本的服務,合作期間為簽約制,比照勞基法,提供照服員薪資,工作旅行為期半年或一年,工作地點包含: 台北銀享大安區、台中伯拉罕和平部落(大甲、大安、梨山)、東勢互助家庭、新竹或屏東等地(每處為期半年,部分地點提供住宿)。

工作旅行分為國內線與國際線
- 補充居服人力
- 發掘優質人才
- 培養AIO照顧服務設計師
目標對象:鎖定長照專業人員
- 領有照服員長照小卡為主要對象
- 長照專業人員: 居服督導、照專、個管師等
- 專業職種人員: 營養師、護理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


與日本「NPO法人日台醫療福祉文化交流支援機構」攜手合作,讓照服員有機會到日本進行1-2年的長照研修,包含日語、異國文化學習及福祉機構工作(身體介護、生活援助、活動設計等),拓展自身職涯視野與技術能力,回台後能發展帶動長照產業的多元發展。研修地點包括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四國、廣島等日本大型長照機構等,2022年及2023年共計培育2名,2024年9月預計有2 位。

2022年10月/橫濱
年齡:22歲
介護服務單位:JALA花織看護小規模多機能

2023年4月/四國
年齡:42歲,屏東照服員
介護服務單位:愛媛縣 幸福福祉會
